当前位置: 文博资讯>>观点集粹

用灵动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历史文化

——《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畅谈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创作尝试

时间:2018-02-02  中国文物报  张伟  字体:   

精美大气的影像、生动活泼的叙事、惟妙惟肖的动画展示、极具文采和哲理的解说词……2018年1月1日,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让博物馆中沉静的国宝变得灵动起来,让每一位观众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大世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丰厚与浩瀚。

每集5分钟、聚焦1件文物的短视频模式,广受观众点赞追捧

有经验的博物馆讲解员都知道,5分钟介绍一件文物,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时长。可以保证基本信息得到传达,也给进一步阐释留下余地。

同时,这种长度对于观众来说也非常人性化,看起来机动灵活,追起来毫不费力。有人说,吃泡面的同时就能给国宝打call,也是相当省时省力了。

考虑到之前制作《故宫100》(单集6分钟)的经验,以及当下的短视频趋势,制作团队选择了5分钟。

5分钟呈现很短,工作环节很长,为此用力者众多。调研-论证-撰稿-拍摄-动画制作-剪辑-包装。核心团队二十多人,包括撰稿人、制片和导演,也包括博物馆界、考古界、美术界和人类学界的专家,尤其是许多活跃在考古一线的中青年学者。

精选100件国宝,尝试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

去年刚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计普查登录108154907件/套文物,仅仅是珍贵文物就有3856268件。这是一个海量数字。如何选出100件文物,是对节目组最大的挑战。

为此,摄制组踏遍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在文物的调研和遴选上付出极大人力、精力。

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意见,遴选标准最终定为“文明的坐标”。也就是说,入选文物应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以及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透过这些文物,节目组希望让观众体认、感知创造它们的先人的温度和态度,进而了解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文明史。

节目组核心团队的成员包括较为固定的几位青年学者,他们与编导组不定期开会,把控、调试工作方向。撰稿大都是文物领域的青年学人。他们与该集编导互动,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国宝。

如果观察得够仔细,在介绍一件主角宝物的同时,每一集很多细分镜头里,能够看到很多不同时期的代表文物。在拍摄红山玉龙时,节目组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元明清的各种玉龙,以便探讨“龙”这一形象的演变史。在拍摄大克鼎时,商鞅方升是辅助文物。它是秦国的标准计量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拍摄虎符时,楚国过各地水陆关口的凭证——鄂君启铜节,成了辅助文物。

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避免高冷的学术叙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尝试跟观众平等对话

每件国宝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标记出了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走过的痕迹。节目组在文字内容抓取和文字表现风格上,始终以文物为核心,根据不同文物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表述内容和表现风格。

首先亮相的仰韶文化人头壶,制作于6000年至6500年前,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创造与社会形态,代表了人类最初的自我凝望。在人类历史中,人是主角,人头壶以人为造型,隆起的壶身代表生命的最初孕育,体现出鲜明的母性特征,展现了母系社会时期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贾湖骨笛,取材于鹤骨,出土于距今7800年至9000年华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史前时代风貌,更以具备七音阶甚至变化音级的属性凸显了先民的惊人创造力,对于人类音乐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陶鹰鼎,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的代表陶塑。作为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主要优点并不在于“写实”和“逼真”,而在于经过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保持、强化了它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这为其后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起点。

5分钟,能够容纳的解说词很少,大概只有800字左右,文字要有诗意,也要简练准确,句句都要有信息量。《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撰稿喻江用文字赋予了玉组佩鲜活的生命和浪漫的气息,字斟句酌,字字如金,每句话都要很准确,同时要有美感,通过国宝传授知识。

感谢国家文物局,文物局君的支持和指导,是创作团队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确保文物信息、历史细节准确权威的保障。

用最先进的现代技术诠释最古老的历史文化

我们使用了目前最新的三维扫描技术:多光影扫描技术、全息数字采集技术、全息存拓技术。它们可以非常准确地记录所扫描的器物,再现还原准确的色彩,让我们可以真实关照文物本身的外观和结构,又突破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用多样化的角度和运动去看文物。

还有提取文物某些独特的元素,比如变成拓片。王冲霄导演的《大克鼎》,参考真实拓片的显现过程,采样真实拓包的痕迹,让需要凸显的信息或文字,更加自然地出现,也符合文博气质。

动画让文物活起来

创意视效也是我们这次的一大亮点。片名字幕设计便独具特色,想遵循文物修缮中“修旧如旧”的原则。材质和特征元素取自于各个文物本身,强调了信息。

甲骨文单集中,视效导演汪隆和该集导演寇慧文在沟通后,选择用一则动画诙谐地展示一位商代男子的一天,通过他的日常生活,生动展示甲骨文在三千多年前的样子。将甲骨文拟人化,在它的一举一动中感受汉字之美。

《越王勾践剑》因为与历史人物挂钩,于是崔宇导演选择使用动画,以画代演的新颖超前国际范儿,来讲述勾践的故事。

此外,音效上并不是简单的配乐,声音监制王同为国宝营造符合讲述定位的声场,很好地使用了陈其钢先生创作的音乐。《三星堆青铜神树:生命之树》里,陈雷激先生即兴弹奏的一首古琴曲,经过电音处理,将生命之树烘托得蓬蓬勃勃。

解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杨晨担任,他被誉为“中国声音最性感的男人”,亲切的声音引领观众进入历史的时空。

我们希望,可以从视觉呈现、多维度信息解读与再传播的角度,找到最适于文物本体以及当下传播特点的“频率”。

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用诗意和哲思与国宝对话,更是心怀敬意去解读国宝。我们有心,我们坚信观者一定心动,国宝自然也就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