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06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10470-0301-2006-00002

时间:2006-01-09  来源:主动公开  作者: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字体:   

把握关键   扎实推进
加快河南文物事业的科学发展
——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陈爱兰
(2006年1月9日)

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伊始,我们就召开2006年度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目的是早动员、早部署、早着手、早落实,为圆满完成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全省的文物工作任务打好基础。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省文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由于全省各级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贯彻科学发展观、细化责任、狠抓落实,我省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省文物管理局向全省奋战在文物工作一线的广大文博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同时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
今天的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期间我省的文物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十一五”期间,如何充分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立足全省发展的大局,把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积极推进我省文物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十五”期间我省文物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党组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支持下,河南文物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文物抢救、保护、利用、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度重视文物法制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全省各级文物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
我省文物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郑州市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保护管理条例》、《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3部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洛阳、三门峡、周口、焦作等市政府也发布了一批大遗址保护规范性文件。
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进一步落实,文物依法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全省文物保护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省级以上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72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541万元,省财政投入4733万元,同时各级地方财政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有较大增长。全省文物机构进一步健全,省直文博单位中新增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各省辖市设立副县级以上文物局的由3个增至15个,全省合计新增文物机构11个,达到221个,文物从业人员新增470人,达5500余人。
文物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教育合作更加密切,我局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英语专业第二学历脱产大专班、与郑州大学合办了专升本文博班。同时有计划地举办了一系列岗位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全省县(区)级文管所长培训班、文物安全技术防范业务培训班、文物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班、文物市场管理干部培训班、文物信息化建设业务培训班、文物会计人员培训班、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全省文物藏品保管员培训班等10余个培训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安排在我省洛阳进行,同时积极选派业务人员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文物局长岗位培训班和博物馆长、文物考古所长、古建保护所长岗位培训班以及国家文物出境责任鉴定员考核班、全国青铜器修复技术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文物事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运用到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全省文物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条件下,圆满完成了全国馆藏文物信息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建成了河南省馆藏文物数据库,成功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库的连接。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一批文物信息业务骨干,使全省文物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质的飞跃。文物科技保护工作逐步推进,河南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承担的“西汉‘四神云气图’壁画综合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首届“文物科技创新奖”二等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立了科技考古研究室,在动物考古、土遗址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古代动物考古基地。田野考古、古建筑保护维修等项目中的课题意识普遍增强,现代科技保护成果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二)坚持把保护抢救放在文物工作首位,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成绩显著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125万美元进行的龙门石窟保护维修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石窟地质调查、水环境调查、植被影响调查等,开展了石窟漏水勘查和治理试验。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征集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龙门石窟流失海外多年的北魏古阳洞高树龛佛头等7件珍贵文物回归故里。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富有成效,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在对殷墟申报工作所做正式考察中给予了积极评价,今年殷墟将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提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同时,我省还有隋唐洛阳城等9处文化遗产正在积极争取加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全省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进一步深化。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3处。目前,我省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6239处。省政府核准公布了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开展了全省馆藏文物损毁情况调查,进一步摸清了馆藏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现状。
濮阳市由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我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8座,位居全国第一。郑州市由中国古都学会评定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使我省古都达4座,位居全国第一。禹州神垕镇、淅川荆紫关镇、郏县临沣寨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制定保护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名城保护进一步纳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共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宁西铁路、安阳钢铁集团公司扩建等国家和我省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发掘项目约800个,揭露古文化遗址面积27万多平方米,发掘古墓葬近万座,出土文物约10万件。特别是在国家特大型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我省省直文物单位和有关省辖市文物部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水库淹没区(河南省)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我局会同省移民办、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等制定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广大考古发掘单位克服种种困难,超额完成了考古发掘的年度计划。我省文物队伍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质量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省外文物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此,国家文物局将全国支援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动员大会安排在我省召开。同时,我省还承担了“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主动性发掘项目数十项,获得了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考古发现。
加强了对古代大型文化遗址的保护。制定了郑韩故城、安阳殷墟、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固始番国故城等10余处大遗址保护规划。完成了安阳殷墟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项目。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力度不断加大。五年共投资6000余万元,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抢救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部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得到了保护维修。
(三)狠抓文物安全工作,确保了全省文物安全形势基本稳定
全省各级文物部门会同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先后开展了全省性的规范整顿文物经营活动、打击文物走私、打击田野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成功侦破了三门峡虢国贵族墓地被盗案、巩义宋陵石刻文物被盗案等重大文物案件,有效遏制了文物犯罪活动的蔓延,有力维护了正常的文物管理秩序。全省文物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郑州、洛阳、信阳、周口等省辖市成立了文物行政执法专门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得到增强,依法查处了一批文物违法案件,维护了文物法的尊严。
各级文物部门狠抓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共投入文物安全防范资金2600万元,补助105个文物单位新建或加固了文物库房,增添或更新了安全设施,先后完成6个一级风险单位和50个二、三级风险单位的技防达标工程,确保了全省馆藏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在进一步健全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组织网络的同时,逐步在有条件的田野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安装地下拾音防盗报警设备试点工作,使田野文物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四)文物博物馆工作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
河南博物院进一步深化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建设“三贴近”试点工作,“天地经纬——汉代张衡地动仪、元代郭守敬观星台”陈列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的验收,并对社会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河南博物院功能提升工程可行性方案》由专家组评审通过,已逐步实施。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提高陈列展览质量,改善服务措施,做好对未成年人等社会团体的免费开放。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更加完善,陆续建成开放了安阳殷墟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滑县民俗博物苑等14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新县革命纪念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镇平彭雪枫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濮阳单拐革命旧址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或革命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加强文物景点建设和文化旅游工作。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的部署,加大沿黄河一线文物维修、环境治理和展示力度,加强文物景区和景点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目前,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洛阳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灵宝函谷关、洛阳关林、巩义康百万庄园、登封嵩阳书院、新郑郑王陵、汤阴岳飞庙、新乡潞简王墓、南阳府衙、内乡县衙、叶县县衙等大批文物景点都已成为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热点,成为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物对外展览工作成绩显著。我省在境外独自举办了“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华展”等6个文物展览,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赴美“中国历代王朝文物展”等20余个境外展览,承担了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考古发掘及文物建筑保护等多个省外、境外的文物保护项目,与国外学术机构开展文物合作研究项目,不仅扩大了河南文物工作的影响,而且为扩大河南的对外开放做出了贡献。
文物事业赢得了多方面的新荣誉。登封市、新郑市、偃师市先后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等5个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阳汉画馆的“汉代画像石陈列”和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的“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郑州博物馆的“郑州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荣获最佳社会效益奖。在全国革命纪念馆“延安杯”讲解比赛和全国“雷锋杯”讲解员讲解大赛中,我省成绩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各级文物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围绕我省文物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文物知识,使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全省文物工作者共同努力,创造了优良的业绩。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重要进展。高质高效地建成了殷墟博物馆,布置了包括司母戊大方鼎等珍贵文物在内的高质量的陈列展览,成为轰动海内外的文化盛事。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了正式考察。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将安阳殷墟确定为200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我省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超额完成了任务。按时编制完成了有关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增加了人员编制,全省完成年度考古发掘面积44100平方米,比原计划超额完成57%,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在主动性和抢救性发掘项目中,灵宝西坡遗址、内黄三杨庄遗址、上蔡战国楚墓等项目都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大遗址保护工作抢抓机遇加快进展。我省有13处大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全国100处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其中已完成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等6处大遗址规划编制纲要。安阳殷墟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项目基本完成,为大规模抢救保护和展示利用大遗址提供了范本。隋唐洛阳城等被确定为“十一五”时期全国重点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园区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全省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河南博物院进一步深化“三贴近”试点工作,“天地经纬”陈列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省政府的验收。完成了偃师市商城博物馆的全国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服务提升工程的试点工作。与国际友谊博物馆共同主办了“国礼中原行”大型巡展活动。积极参加河南首届“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文物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形势趋于好转。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展了全省区域性打击盗窃田野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相继侦破了开封朱仙镇岳飞庙铜像被盗案和巩义宋陵石刻被盗案等重大文物被盗案件。国家文物局在巩义市召开表彰会,对有功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加大了文物保护经费筹措力度,争取到国家和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800余万元。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洛阳龙门石窟保护经费和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年度经费全部到位,为重点文物保护抢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以往的工作,成绩是振奋人心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其中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物保护法所确定的“五纳入”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文物保护经费不能满足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经费来源单一。二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相对薄弱,一些破坏文物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置。三是全社会的文物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物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四是博物馆布局不平衡,种类不丰富,陈展水平普遍有待提高,现代展示技术和手段不足,文物藏品的科学保管条件急需改善,文物藏品库房建设有待加强。五是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科研基地建设与文物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六是文物系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与文物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我省文物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在“十一五”时期全省文物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上,我们强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巩固发展成果,开创文物事业新局面。在事业发展上,突出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力争安阳殷墟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我省新增1处世界文化遗产;二是加大对古代大型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编制10处以上古代大型文化遗址保护规划和方案,并逐步实施;三是做好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完成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四是做好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使文物本体得到相应保护和维修、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常年对外开放、效益显著的文物景观达到100处以上;五是加强建设,提升功能,使全省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常年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0座以上;六是开展全省文物普查,报请省政府核准公布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使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1000处以上。同时,以促进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为重点,努力形成“三线三区”的文物旅游布局:“三线”即以展示我省灿烂古代文化为主的沿黄(河)文物旅游线、沿沙颍河文物旅游线和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文物旅游线;“三区”即以展示我省革命史迹为主的信阳红色旅游景区、驻马店红色旅游景区和濮阳红色旅游景区。
(二)主要任务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力争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全面启动“亚欧‘丝绸之路’河南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争取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沿线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重要遗迹、遗址作为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全力做好申报工作;争取新乡潞简王墓为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力争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以及宝丰汝官窑遗址、禹州钧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遗址加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制定《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文化遗产的科学规范管理。
——开展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新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按时完成新增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增强课题意识,提高我省文物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文物的保护维修力度;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的保护管理,积极申报新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
——编制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信阳城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北宋皇陵、舞阳贾湖遗址、渑池仰韶村遗址、郑州西山遗址、内黄三杨庄遗址等10处以上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和方案,建设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园区。
——加强古建筑保护维修研究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十一五”专项规划及项目库》要求,对险情突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主动保护措施,争取第一至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重点抢救维修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项目安排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充分体现“三线三区”的发展布局,将保护文物本体与保护周边环境相结合,保护维修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保护维修与开放展示相结合,争取保护一批,开放一批,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社会。
——加强文物科研工作,建立河南省文物科研课题制,筹建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和古代壁画保护中心,建立古代动物考古研究示范基地和青铜器修复基地。建设省考古资料整理修复基地,整理考古发掘资料,保护修复珍贵出土文物和重要文物标本。争取国家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出版资金支出,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建筑维修报告、文物科研专著等,重点解决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资料的积压问题。编辑出版《河南省文物志》和《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
——完善和提高河南省文物信息数据库。建立与之网络连接的郑州、洛阳等省辖市的数据库分中心,完成全省三级以上文物藏品的数据录入和审核,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数据录入,加强各级文物网站建设。建立河南省文物信息中心。
——深化博物馆建设“三贴近”实践,做好河南博物院的功能提升工程。分年度抓好我省有关市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精品陈列和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使博物馆充分发挥服务现实的社会作用。
——完善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重点支持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支持没有综合性博物馆的省辖市建设博物馆,支持安阳博物馆、濮阳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新馆建设和改扩建工程。开展河南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工作。鼓励发展各级各类特色鲜明的专题博物馆和行业及非国有博物馆。
——加强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支持省辖市文物库房建设和重要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库房建设,继续改善县级文物库房收藏保管文物藏品的条件。对不符合科学保管条件的县级文物收藏单位,逐步实施文物藏品代管或集中管理制度。逐步实施文物考古发掘单位的发掘出土文物向国有博物馆移交。
——推进各级文物风险单位的技术防范工程达标工作,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封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淮阳县博物馆等一级风险单位的技术防范工程要在2006年达标,二、三级风险单位的技术防范工程要在2008年底全部达标。
——加强田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健全田野文物保护三级防护体系。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专职或业余文物保护员,逐步对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墓葬、石刻和古建筑安装安全防盗设施。
——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文物行政执法机构,积极与公安、工商、海关等有关职能部门建立预防和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盗窃、盗卖和走私文物等各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
——加强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扩大文物保护和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策划文物外展主题,整合文物外展资源,围绕我省传统文化优势,适应文物藏品特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展品精美、内涵丰富的文物外展精品,推动河南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继续做好沿黄(河)文物旅游线建设;利用沙颍河流域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文物遗存,建设沿沙颍河文物旅游线;特别要保护建设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的文化遗产廊道,使之成为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示中原灿烂古代文明的重要文物旅游长廊。
——建设以新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旧址群为中心的信阳红色旅游景区,以确山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为中心的驻马店红色旅游景区和以清丰县冀鲁豫军区旧址群为中心的濮阳红色旅游景区,积极促进红色旅游发展。
——积极推进国有文物商店改革,引导、整合全省文物复仿制品、文物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大普及性文物类图书、音像制品等的制作发行,开展民间文物收藏品保管、鉴定等的社会培训和服务,支持服务于传统文化利用的中介组织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为保证“十一五”期间我省文物事业主要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要继续深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完善文物保护新模式,加快文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力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完善以《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为主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大文物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规定,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文物管理规章制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文博队伍素质;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文物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扎实做好2006年全省文物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要团结拼搏,扎实努力,逐项推进各方面的工作,为“十一五”期间我省文物事业的大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力争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自2001年以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正式将殷墟遗址确定为2006年中国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进一步确立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使我省树立又一个世界级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全省文物系统都要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力争殷墟申报工作取得成功。同时,要做好申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的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本制作和完善工作,着手进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管理规定,加强对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
(二)抓好南水北调工程及其他大型项目建设中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和大型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要适应基本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创新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机制,立足调动我省主要考古业务力量投入发掘工作一线,同时组织和协调外省考古力量,共同高质量地完成繁重的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做好郑西高速铁路、太澳高速河南段等大型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三)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
重点启动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建设工作。大遗址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我省的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当前国家对大遗址保护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努力推动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探索由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东汉陵寝等大遗址组成的“洛阳片区”的保护展示工作,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
(四)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开展第五次全省文物普查。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一五”规划。我省要率先启动,走在全国前列。我省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文物普查。今年上半年,三门峡市、登封市、项城市先行试点,下半年在全省全面铺开。争取明年底完成普查任务,2008年着手补充修订《河南省文物地图集》。在普查工作中,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奖励机制,课题普查、区域考古调查与全面踏查相结合,争取在楚长城调查、古代大运河调查、旧石器遗址调查、“黄泛区”文物调查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快就要公布,全省文物部门要集中力量、加强领导,严格按照文物法规定,落实第六批国保单位的“四有”工作,以保证省政府在法定的一年期限内核准公布保护范围。要乘着第六批国保公布的东风,开展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使我省更多的文物遗迹得到更高规格的保护。抓好新乡潞简王墓、林州慈源寺等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加强对重点文物建筑的维修和环境整治。
(五)贯彻《博物馆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
自今年1月1日起,文化部35号令《博物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部规章是我国规范博物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各地文物部门都要认真组织学习,并据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博物馆的管理体制。要加强博物馆建设“三贴近”,继续做好河南博物院以及偃师、淅川、新县等博物馆功能提升试点工作。积极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支持安阳博物馆、濮阳博物馆建成开放。开展“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评比活动,推动各博物馆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质量。继续举办全省文物藏品保管员培训班,逐步实行文物藏品保管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文物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和藏品保护力度。积极研发、营销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配合党中央加强对未成年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33”工程、《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加强部门合作,探索建立博物馆参加国民教育体系、旅游休闲体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六)加强文物立法、执法和文物安全工作
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意识,抓好《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河南省新乡市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的修订或立法准备工作,提高文物行政执法能力。继续实行文物安全经济奖惩责任制和文物安全周(日)报告制度。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田野文物防护,积极推进文物风险单位技防达标工程,与公安部门建立完善打击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文物市场管理,严格规范文物出境鉴定审核制度,打击文物走私。依据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关于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移交办法》精神,做好各级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管理的涉案文物的移交工作。
(七)大力发展与文物相关的文化产业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发挥文物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组织举办好全省文物复仿制品展销会和评奖活动,评选公布文物复仿制示范基地;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做好赴德国“唐三彩展”、赴台湾“河南汝瓷特展”等文物对外交流工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树立人力资源是重要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继续开展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育培训活动,同时积极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教育培训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省外、国外文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坚持学历教育与实践培养结合,自我培养与引进人才互补。既重视培养中青年文物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领导人才,也要注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型专业技术人才。
(九)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工作
加强文物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文物科研网络平台,试行省级文物科研课题制度。在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领域,重点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建设规划》,开展河南省博物馆事业现状调查与研究。加大对文物科技保护的支持力度,筹建省文物考古资料整理修复基地、动物考古科研基地和青铜器修复基地。及时整理出版考古发掘报告,保护修复漆木器、青铜器等一批重要的出土文物。做好考古学的成果转化和考古知识的普及宣传。
(十)加强文物宣传工作
前几天,从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国务院即将结合“国家文化遗产日”的确定,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全省性的文物宣传活动。特别是配合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掀起宣传高潮,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同志们,前景辉煌的“十一五”已经开始。对今后的五年我们满怀希望,但美好的希望必须用艰苦的奋斗来实现。在“十一五”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省文物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把握关键,扎实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圆满完成各项重点目标和任务,又要着眼长远创新和完善长效机制,使我省文物工作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从而扎扎实实地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文物工作者的顽强拼搏下,我们勾画的蓝图一定能够实现,我省的文物事业一定能迈向新的辉煌。
谢谢!

【访问次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