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08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10470-0301-2008-00004

时间:2005-03-30  来源:主动公开  作者: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字体: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动河南文物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陈爱兰
(2008年2月25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在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新县召开2008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传达学习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我省文物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全省文物工作的重点任务。刚才,文军院长传达了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文件,玉东同志传达了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现在,我着重总结回顾2007年工作,安排2008年重点任务。
一、2007年河南文物事业发展概况
2007年,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把文物事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大力支持,我省文物事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全省文物工作者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抢抓发展机遇,狠抓重点工作,推动全省文物事业健康发展。
(一)各级领导重视,有关部门配合,河南文物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和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领导日益加强。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南阳武侯祠,并对加强古建筑维修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李长春同志多次批示做好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过问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提升工程等。全国政协徐匡迪副主席来我省实地考察指导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准备工作。国家文物局领导先后多次来我省指导世界遗产申报、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大遗址保护、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等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我省文物保护重大事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管副省长孔玉芳同志多次听取全省文物工作汇报,组织召开有关文物保护重点工作的会议,去年年底冒着风雪严寒,深入基层指导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省政府在一年内连续三次组织召开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现场会、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会、河南省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等文物工作专题会议,这在我省文物工作中是仅有的。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同志多次赴京向有关部门汇报文物工作,争取支持。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和洛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巩义市和新县党委、政府强化领导、完善措施,推动文物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文物保护机构得到加强。省编委批准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加挂“文物对外合作交流处”牌子,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挂“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牌子,均增加一名处级领导职位。许昌市、新安县、武陟县等相继成立了文物局。特别是信阳市所属新县、光山、罗山、商城等多数县均成立了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大幅增加。2007年度,国家、省两级共投入我省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专项经费1.8809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6617亿元,包括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3890万元、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4760万元、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设施经费6441万元、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经费1526万元;我省投入2192万元。市、县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增长。郑州市投入2亿元用于商城遗址保护。洛阳市投入1.6亿元实施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域的拆迁和环境治理,并投资3.5亿元兴建洛阳博物馆新馆。全省有12个省辖市及20余个县(市)安排了文物普查专项资金近400万元。
文物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6月9日“文化遗产日”前后,全省文物系统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免费或优惠开放文物单位120处,接纳观众33万人次。全省各地的活动都很有特色、很有创意,郑州、洛阳、安阳、三门峡等创造了很多经验,值得推广借鉴。省文物局策划组织了“河南文化遗产老照片征集活动”,与省政府网站、大河网、河南文化网、bet365直播共同发布,成为活动的一个亮点。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文物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嵩山历史建筑群等申遗工作进展顺利
嵩山历史建筑群被正式列为我国200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已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申遗文本和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文物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丝绸之路河南段的巩义石窟寺、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白马寺、汉函谷关与崤函古道等6项遗产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纳入2010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的丝绸之路申报项目推荐名单。省政府致函国家文物局表示全力支持并做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目前,保护规划和申报文本的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龙门石窟导入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监测体系和质量目标责任制,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全省展开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后,我省迅速贯彻,经过一系列周密准备,按期进入了田野调查阶段。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了领导组织,并进行了充分动员。6月1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会议。9月17日,各级政府认真组织收听收看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9月27日,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省辖市和扩权县签定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完成了文物普查队伍的业务培训,为市县普查队配备了必要的普查设备,全省1500余名文物普查队员已全面开始了田野调查工作。各地普遍重视普查经验交流和信息上报,国家文物局采用我省信息编发了5期专门介绍河南普查经验的简报。年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来豫实地检查后,对我省的普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3.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3月,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了洛阳大遗址保护工作现场会。5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通知》。省文物局先后两次召开大遗址工作汇报会,部署和推动工作,并公布了54处河南省首批重要大遗址保护名单。在我省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保护的14处大遗址中,有9处完成了保护规划的编制,其中4处已获国家文物局同意,其他5处正在编制当中;完成了13项保护展示方案的制定,其中7项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特别是洛阳市的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展较快,受到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同时,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二号坑保护大棚已经开工,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中心烧造区的居民拆迁已经开始。
4.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进
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对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了财务审计,完善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完成了一系列项目评估和方案论证,规范了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落实了监理制度,完善了验收制度,对已完工的60余个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了验收。全年新开工实施了28个文物保护项目,其中丹江口库区19个,中线总干渠沿线9个。编印了2006年度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项目年报,召开了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扩大了我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努力实现文物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1.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除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之外,我们还完成了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燕山水库等40余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了120余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的审核、报批工作。文物部门本着“两利”原则,积极协调,妥善解决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文物安全,又使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实施。
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获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郑州黄河大观晚商墓地、延津沙门城址、永城芒砀山汉代建筑基址、偃师东汉帝陵陵寝建筑基址等发掘获得了重大成果。考古发掘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新郑唐户遗址、鹤壁刘庄遗址和荥阳关帝庙遗址三个考古发掘项目分别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田野考古质量三等奖。
实施了对巩义康百万庄园、济源大明寺等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工程,促进了文物保护单位对社会的开放。全省文物景点、景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对社会开放文物单位达140余个,全年接待观众2600多万人,实现经济收入4、3亿元。
文物流通市场进一步繁荣,省文物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第八届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总成交量创历届展销会的最高记录。为引导全省文物复仿制品生产,组织举办了第二届全省文物复仿制品展示会。
2.进一步贯彻“三贴近”要求,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召开了全省博物馆工作会议,以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繁荣为主题,部署了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的新任务。全省博物馆建设掀起高潮。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工程于11月26日破土动工。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洛阳、新乡、平顶山等地博物馆新馆正在积极筹建。河南博物院继续做好功能提升工程,陈列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省财政拨付的陈列改造资金已经到位,即将组织实施。为向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产品,河南博物院先后举办和引进了《故宫金银器展》、《国家宝藏展》等6个精品展览和近20个临时展览,全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5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舞阳、渑池、光山县等作为国家第三批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工作试点单位,基本完成了服务提升工作。全省博物馆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推出一系列精品陈列,使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事业发展成果。河南博物院“天地经纬”和殷墟博物馆的“殷墟珍宝展”在“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得特别奖和最佳创意奖。省文物局也开展了2005-2006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评比活动,评选出一批优秀陈列展览。
3.大力加强文物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
我省举办了赴香港“夏商周社会生活展”、赴比利时“中国屋檐下--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古代建筑明器展”。在比利时的展览共展出河南文物119件(组),引起当地社会各界极大轰动,我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我省与国外文博界人士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欧洲博物馆协会主席奥德、美国新奥尔良博物馆馆长布拉德等先后来我省就文博工作进行访问,为加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文物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积极推进文物法制建设,大力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新乡潞简王墓保护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通知》,使适应河南文物工作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文物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和自查,各级文物部门不断加大文物执法督查力度,依法履行职责,全年共查处各类文物违法案件60余起,维护了文物保护管理的正常秩序。
文物安全目标责任制和文物保护网络进一步健全。许昌、商丘和驻马店等市政府分别与所辖各县(区)政府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许昌市政府还专门下发《许昌市田野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按照联合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全省盗窃文物案件的发案率明显下降,已发案件基本做到有案必破。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等5个单位在打击文物犯罪中成绩突出,受到了省文物局和公安厅的联合表彰。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省再创“全省馆藏文物安全年”。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文物队伍素质
成功举办了首届文物局长培训班,并被省委组织部纳入《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同时举办了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工程、博物馆讲解等一系列培训班。从全省文博单位选派18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美国梅隆基金会博物馆管理培训班、中日韩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培训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培训班等,培养了一批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3.开展表彰活动,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奖励
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王陵)遗址管理处、登封市文物局宫嵩涛等被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省古建所承担的《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项目研究》获建设部“科技创新二等奖”。国家文物局分别授予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刘海旺等4名同志“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授予董中峰同志“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荣誉称号。全省文物系统22个先进集体和40名先进工作者被省人事厅和省文物局联合表彰。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入选项目达到27个,总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取得了我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开封、洛阳、安阳、商丘等地文物部门承担的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均取得重要成果。我省的《郑州商城》等4部考古学专著荣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是全国获得奖项最多的省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文物事业一定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围绕中心工作,将文物工作融入发展大局,使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一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既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又让人民充分享受文物保护的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定要将文物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定要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管理强的文物工作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承担起新时期日益艰巨的文物工作任务。
二、科学谋划河南文物事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省委、省政府于去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奋斗目标、具体步骤和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根据当前的形势,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对努力发挥文化遗产事业的作用,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提出了新要求。我省各级文物部门要结合实际,更加自觉地将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发展文物事业,积极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省文物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都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村建设,使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愈加凸显。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并努力成为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力量,文物工作才能成功应对挑战,获得自身的发展。
文物工作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出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和我省重点项目建设中,要按时保质做好考古发掘等文物保护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对于工程建设要坚持文物保护提前介入,力争使建设工程选址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并有效保护文物的原生环境。在城乡基本建设中,要坚决依照《文物保护法》,将文物保护纳入建设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的保护。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彰显名城、名镇的历史文化魅力,提升城镇的文化竞争力。要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加强保护,才能保持文物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合理利用提供基础;合理利用,才能使文物保护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要通过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加强保护,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发展文物事业,积极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物利用的第一位任务。文物是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河南文物是中原文化的直接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力量。在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河南曾长期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孕育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三代文明、汉唐盛世、东京梦华等,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思想家老子、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诗圣杜甫等,向我们展示的是中原人民开天辟地、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是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深厚魅力,特别是在信阳、驻马店、濮阳等革命老区,众多的革命故居、旧址、纪念地和遗物,凝结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真理、大义凛然、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要深入挖掘、充分展示、大力宣传文物所凝聚的深刻内涵,将其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为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作出贡献。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文物事业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要努力完善基础建设,拓宽服务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抓住机遇,争取支持,乘势而上,壮大规模,使文物事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显示度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为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发展文物事业,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发展文物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主体作用,又要努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事业发展成果。我省文物资源特别丰富,依靠人民群众是做好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根基。我们要充分尊重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及时公布工作程序和信息,认真听取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要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行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依靠人民共同保护好珍贵而丰厚的文物资源。
全省文物系统要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和展示,挖掘城市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保护古村落的格局风貌、乡土建筑、环境景观和风俗习惯,保持各地农村的文化特色;在大遗址保护和规划中,把保护文物同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通过文物保护,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保持浓厚的文化环境,创造美好的宜居环境,使人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认真按照中宣部等四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推出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三、2008年河南文物工作重点任务
2008年,河南文物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进一步提升全省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水平,为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一)切实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工作
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处于最关键的阶段。7月之前要圆满完成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迎接国际专家的检查和评估。要深化与相关地区和组织在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上的合作,完成丝绸之路河南段申遗文本和规划的编制,做好沿线各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工作。制定《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加强对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的保护管理。
(二)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基础性工作
要进一步细化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我省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等新型文化遗产类型的普查标准。加强对田野调查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确保全省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配合国家文物局做好文物普查报送软件的测试工作。启动长城资源田野调查,争取尽早取得初步成果。报请省政府核准公布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国保单位、第四批省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启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遴选工作。与建设等部门合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管理工作。
(三)认真抓好大型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抢救保护工作。根据中线干渠工程建设进度,认真组织实施施工区域内的文物巡护和抢救发掘工作。根据文物保护规划的课题设置,对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做好发掘资料整理和考古报告编写出版工作。完成南水北调河南段考古成果展示工作。做好石(家庄)武(汉)高速客专、西气东输二线等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文物环境影响评估、调查、勘探和抢救保护工作。继续做好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禹县瓦店遗址等重点考古发掘项目。加强对考古发掘项目的管理。抓好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出版。
全力做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推进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内黄三杨庄汉代建筑基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探索大遗址保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结合的途径。要逐步加强我省境内大运河保护,制定河南省隋唐大运河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方案,深化对开封和商丘段大运河的考古调查勘测,为大运河申遗奠定基础。
着力抓好开封城墙、延庆观,登封会善寺、少林寺塔林等重点历史建筑保护维修工程。开展全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检查,召开文物保护工程汇报会,抓好文物保护工程竣工总结和报告的编写出版。
(四)积极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文物对外合作交流
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通力合作,正式启动了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符合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也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河南博物院、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我省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单位,一定要充分准备、精心实施,确保免费开放顺利进行,并为全省的免费开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各地文物部门要把准备免费开放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博物馆、纪念馆更要将此作为头等大事,及早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博物馆免费开放将使博物馆管理、陈列展览、服务设施等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我们要切实抓住这个机遇,推动我省博物馆事业迈上新台阶,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博物馆社会功能,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首批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这是推动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又一机遇。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博物馆、纪念馆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对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评估标准,认真查找不足,完善各项工作。要通过评估定级工作,不仅使我省基础较好的博物馆顺利取得一级博物馆的桂冠,而且使全省博物馆形成比、学、赶、帮、超,齐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积极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新馆建设。继续做好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完成巩义市博物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试点工作,抓好一批博物馆陈列展览和服务设施的改造。加强对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开展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书画鉴定工作,完成全省三级以上馆藏文物数据信息的采集。配合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丝绸之路展览”。举办第五届河南省讲解员讲解大赛。
文物对外合作与交流,交流的是思想,交流的是文化,促进合作发展。文物工作者,人人都是文化大使。我们要发挥业务优势,创造条件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作贡献。要做好来访专家、外宾的接待工作。文物外事的力量绝不可低估。要巩固我省与国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文物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发展文物保护和科研合作项目,增加境外文物展览的数量,提高展览质量。组织举办赴日本“黄冶唐三彩窑考古新发现展”、赴澳大利亚“中国?河南青铜器展”等展览。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赴南非、意大利、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文物展览。做好2009-2010年赴美国新奥尔良博物馆“华夏文明之源”展、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河南文物展”、赴西班牙“河南文物珍宝展”等展览的筹备工作。
(五)大力强化文物法制建设和文物安全工作
积极推进《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文物保护立法。加大文物执法督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文物行政违法案件。继续推进文物收藏单位技防达标。督促指导巩义宋陵、信阳城阳城遗址、洛阳山陕会馆等技防工程的实施。加强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文物犯罪活动。会同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协助省公安厅做好文物公安派出所机构建设。深入贯彻《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和《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加强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加强文物市场管理,严格文物商品售前审批、售后备案和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备案。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打击非法文物经营活动。
(六)努力加强调查研究和科研培训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地上部分保存现状调查、全省博物馆现状调查与发展规划,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机构现状调查,全省文物系统人才队伍调查等调研课题。加强和规范有关各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开放单位观众量和经济收入、文物保护机构和从业人员等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努力提升全省文物科技保护水平,加快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建设,做好全省文物系统2007年科研课题的验收及2008年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全省古建筑保护维修培训班、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等,鼓励文博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省文物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七)进一步严格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
积极向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争取经费支持。继续推进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申报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提高经费申请的获准率,努力使各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增长。加大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管理力度。不仅要多争取经费,更要管好、用好经费。要加强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审计,进一步提高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使用效益,确保专款专用。
(八)努力提高文物宣传工作水平
做好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法宣传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宣传工作,特别是组织好文化遗产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物信息网络建设,完善bet365直播站,努力构建迅捷广泛的文物网络宣传体系。编辑出版《河南省文物志》、《文物保护政策法规选编》等书籍。
同志们,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征程中,文物事业肩负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文物事业正逢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旗帜,坚定方向,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共同推动河南文物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