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物掌故>>吟诵中原

韩愈与《幽兰操》

时间:2010-05-26    作者:海 哗  字体:   


焦作籍的宗师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824),有许多作品篇章,脍炙人口,古今中外,遐迩闻名,广为传颂,可是,有一首诗《幽兰操》却几乎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鲜为人知。最近,随着电影《孔子》的热播,其主题曲《幽兰操》,再次钩起了人们对韩愈《幽兰操》的高度关注和赞赏。
《幽兰操》又称《猗兰操》,原为古琴曲。“猗”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解释:一是叹词,表示赞美;二是句末语气词;三是通“倚”字,依靠;四是柔顺的样子。“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西汉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琴操》中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谙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孔子的《幽兰操》,是他在周游列国、未得重用时发出的深深感叹。
孔子之后,大约又过了1250年,唐朝的韩愈自感历经苦寒、遭受打击,乃唱和孔子的《幽兰操》,写出了具有新意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其意是说: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同是深谷幽兰,清芳逸闻,寓意不同,孔圣人感叹生未逢时、老将至矣,而韩愈却以为幽兰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可见,两位大儒的人生态度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电影《孔子》主题曲的歌词是由韩愈《幽兰操》经“杏坛春熙”改编而成的。“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意思是: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00年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雪霜铺天盖地,树冠上厚厚的一层,虽是冬天,但看起来万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样。严寒中,兰的花蕾,静静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积累。兰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们能明白这是君子应该遵守的道理和法则,那么,他的后世子孙必定昌盛。改编的歌词,寓意更加深刻,短短的六十四个字,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讲说着人生的变动与永恒:
孔子是思想之王,他的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却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这份自信,就是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孔子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所以儒家有“入世”之说。在孔子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冰雪覆盖,万物萧条,不过雪霜覆盖下的树木,以兰的精神来看,却是一种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视觉上是萧条的,但在教育上,却是历练自我的机会。在兰看来,苦难对于积极面对的人将是崛起的根基……
韩愈《幽兰操》,不仅是对孔子《幽兰操》的继承,而且有发展和创新;不仅是电影主题曲《幽兰操》的基础,而且有启发和引领;故此,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访问次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