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博资讯>>省内新闻

用心去呵护中华文明

一普纪事·清洗文物随想

时间:2014-12-16    汤阴县文保所 宋海荣  字体:   

2013年初,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我十分荣幸地成为一名文物普查员,看着普查证上金黄色的国徽,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待。汤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羑里城,更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历史文物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为我们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辛劳和乐趣。

按照省普查办的部署和要求,汤阴县文保所紧张有序的开展着一项又一项工作——诸如建普查组织,调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普查培训、清库建档、信息录入等。

清库建档可不是件容易之事,首先要依照严格的工作程序逐项进行:拣选—清洗—入库—排架—建卡—建档—录入。在这七项工作中,清洗文物则是一项既脏又累,却又充满乐趣的工作。

这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和我的“普友们”(指普查队员们)一起,把排满库房内各个角落要清洗的文物,一件件小心谨慎地搬到院子里,然后用自制的不易损坏文物的工具把器物里面的泥污慢慢地清理掉。大件呢,清洗起来还比较好办,可小件文物就不那么容易了,文物外面的泥垢容易洗掉,而文物里面的泥垢,因为器物口小,十分难弄。在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想方设法,用自己特制的小工具(捆绑着棉球的长竹签),一点一点地掏出藏在器物中的泥巴。工作中,鞋子弄湿了,腰弯酸了,腿蹲麻了,手掌泡白了,手指也磨破了……时间一分分、一秒秒地过去了,为了尽量保证文物原有的历史面貌,一个上午也只能清洗几件。清洗工作又脏又累,而且十分枯燥,可我们大家谁都没有一句怨言,其间渗透着我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挚爱。

你们看,这个汉代陶瓮多大呀,古朴厚重,给人一种震撼力。哎呀!再看看这个汉代带盖灰陶仓更精美,质地非常细腻,通体连一个砂眼都没有,三足镌有兽面纹饰,显出器物的古朴与大气,特别是这个盖,小巧玲珑,缠枝叶花纹纹饰,雕刻精致,如同一朵真的鲜花放置在上面,美得有些让人舍不得去触摸它。还有呢,这件陶井虽然不大,可精美极致,其中井栏杆、水桶、辘轳,一样不少,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如此,还有龙山时期的石斧、石镰,汉代的铜镜、陶盆、陶奁、陶盒、陶碗以及宋、元、唐时期的瓷罐、瓷碗、瓷壶等器物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大大小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形状的文物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揭示了各个时代先民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技术、民族习俗、建筑形式、祭祀场所等,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与科学研究价值。这些时代久远的历史文物,均出土于汤阴这片土地,都是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汤阴历史文化的厚重,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财富的一部分。

想到这里,我的情绪更加激动,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普查队员担负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更用心去呵护这些代表着中华历史文明的见证物。我深知,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建国60多年来首次举行,这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是啊,我们在做着一件多么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啊! 作为一名年轻的文物普查员,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清洗好的各种器物,按类别、大小,整整齐齐排满了整个行政后院,组成一道别样的文物晾晒与展示风景线,不时有个别领导和工作人员走过来凑凑热闹,过过眼瘾,和我们聊上几句文物的历史和价值,摆上几句“龙门阵”,工作场景其乐融融,笑声阵阵……

“收工了。”一个同事喊道。大家连忙像“消毒员”一样对一件件清洗好的文物进行了消毒,然后又像“搬运工”一样把文物小心翼翼地搬入了库房。工作虽然繁琐,可我们是充满热情的。看着被我们清洗干净的文物,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里也倍感欣慰。

这就是文物普查队员的工作,繁重而杂乱,虽然体会到了艰辛与枯燥,可也感受到了新奇与乐趣,平凡的工作中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无论我们心情如何,都要把看似琐碎细微的普查工作进行下去,因为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嘱托,也是对中华文明历史的保护和传承。我想,如果能多清洗、多登记一件文物,就能多唤醒一段历史。作为一名普查队员,我们是幸福的,累并快乐着!一普队员加油!